|
实用家庭经络学笔记_01



♥ ♥ ♥




实用家庭经络学笔记





01期

前言: 「永怀领袖」学习心法


还记得以前在中医学院,针灸学有六学分,一学分每个礼拜上三小时,总共要上六个学期,是很大的一门课。在最后一堂剩最后五分钟时,老师说:「我们六学期的针灸课,到今天剩下最后五分钟来讲一下重点。」同学很惊讶,老师继续说道,曾经有个人来访,他说他不会针灸,本身是个西医,即将要去东欧看诊,但他想学了针灸带过去用。老师问他有多少时间学,他说他明天就要走了,老师说:「那你只有一天能学?!」结果他说:「我一会就要走了,老师你能不能大概讲一下?」因此老师傻眼之余就只能和跟他讲五分钟,后来这个人到了东欧变得很红,还上了报纸。那五分钟讲了什么呢?他说:「针灸的重点在四总穴,四个穴位分别负责四片区域,除了这之外,或是连这也不会,就哪边痛就往哪边扎下去就好,好了,讲完了!」同学听了都傻眼。



其实「哪里痛就扎哪里」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身体某个地方在痛,我就把针扎在那个痛点上,这种是不对的,如果这么简单,大家都不用学针灸了,自己买把针回家都可开始扎。


早期针灸有很多时候不是用针扎下去,因为古代的技术没办法把针具做到像现在这么细,那时的针就跟牙签一样粗,会扎死人的。我们知道对穴道最强的刺激就是把一支针扎进去,可是我们可以用一支牙签扎,也可以用按压的,这就是穴位按压(Acupressure),有时效果也不差的。此外,针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们说「针灸」,由两个字组成,一个是「针」,一个是「灸」。「灸」指的则是用火去烧,用艾草去燻。所以除了扎针,我们还有艾灸,这些在本书中都会教给大家。


当你学完经络学,你的整个经络了然于胸,再也不会不识经络被别人骗,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体质状况的了解也就更进一步。


经络学一般来说比较难,在学校要学好几个学期,老师课堂中讲得非常细,同学往往几小时下来都快睡着,但是等到毕业以后,开始开业,病人来了却常常一时不知道扎哪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针灸的穴位太多了,有三百六十一个,光要把穴位名称记住就花了大半时间,还要记它们的排列顺序,分别治疗哪些病症、怎么扎、扎多深、扎多浅。再来,穴位之间可以组合成穴位组,这个也要背。要背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很多人说中医不好学。而且除了三百六十一穴,还有各种经外奇穴、奇经八脉、董氏奇穴、现代手穴、耳穴、头穴,最近还有人在研究腹穴。对中医来说,这还只是针灸的部分,中药和方剂也都要背,时间有限之下硬背,考上执照之后因为实战不够,很多针炙之道都不能了然于心,面对病痛复杂而多变,就会心慌而不知所措。



不过在我体会一个道理后,针灸经络学就可以清楚地贯通了。


这个道理小时候常常听到,只是我们没有特别留意这件事,它是一句口号,在台湾都写在墙壁上,叫做「永怀领袖」。它在我个人修学的过程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要学好经络学一定要记住「永怀领袖」这个心法。

什么是「永怀领袖」心法?「领袖」就是领子和袖子,摺衣服时,只要把领子一抓,袖子一抓,衣服一抖,衣服就很容易折好了,抓住「领袖」,衣服就完全在你的控制之下,随君运用了。所以「擒贼先擒王」就是这样,当你能把领袖抓起来时,整个局面就在你掌控之下了。针炙经络学也是这样,任何学问,只要先抓住领袖,也就是各个经络的重点穴位及这个经络的特性、相关治症,就能掌握在手。


以前有一位学校的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我一生只会二十多个穴位,就已经是名医了。」为什么?因为很多穴位可以互相排列组合来治疗不同的问题,所以他只会二十多个穴位也许就可以了,重点在精,不在多。听说他的诊所生意非常好,相信还真有本事。还记得前面说的故事吗?四总穴就敢出道了。


这本书就是希望帮大家把领袖抓起来,因此书里我们不会讲到所有的穴位,而是挑出精选的大穴来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中医有三个方法来治病,「一针二灸三用药」,针、灸和药。然而,有一个病人来找我,他说:「林医师,我很怕扎针。」我说没关系,我们不扎针。「而且我也不敢吃中药。」我说好吧,那就不吃中药,我们用按推的方式。「我不敢按,按了我会痒。」我说那我们可以用灸法。他又说:「不行,我会弄得一身汗。」你看这问题我该怎么解决?当一个中医这些招都不能用的时候,还能怎么办?劝他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是多去祷告?其实还是有办法的,不是念佛或祷告,我举个例子给你听,有个病人胃酸过多来找我,他说他常年都在吃胃药,也看过中医吃过中药,有舒服一阵子,之后还是又胃痛。我说:「对!因为这些都不能治你的病。你得做『饭水分离』,吃饭不喝水,喝水不吃饭。」不到一个月,他跟我说他再也没有吃胃药,胃也不会痛了。不用药,不用针,不用灸,也不用找医生,不用花钱就好了。(那天跟他讲完,就叫他回家,不用收钱,因为我也没做什么。)因为当你在吃饭的时候,胃分泌胃酸消化食物,你这过程中若灌水进去,稀释了胃酸,聪明的人体察觉胃酸的 PH值太低,它就得分泌更多胃酸,久而久之,胃酸就会过多。而解决方法就是「饭水分离」,这才是最高明的。而懂得这个道理,平日没有问题时还是尽量做到「饭水分离」。我们要治病,要保养身体,就要在还没有变成病的时候就把它给搞定,这就是所谓的「上医治未病」。但是如果有病,医者对「针、灸和药」的功力越强,还是一个必须的能力,前述的病患如能再配合针炙,治疗胃酸过多的问题会比较快见效。再来配合生活习惯的改变,就是完整的医疗。






02期

随身之宝的绿色医学


「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经络很重要,学中医的人,若不知道经络还学什么?那一般人呢?一般人不做中医师,不需要帮人做针灸,为什么要学经络呢?坦白跟大家讲,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药,随身携带着,只是大多的人不知道,知道的人,遇到身体出问题,把药一按,开关一拨,问题就解决了。这很好用,尤其是在碰到没有中药可吃,没有医生可看的情况。例如,好多年前有次我和家人去坐船,在海上,我父亲上吐下泻,我儿子则是被我们前一天靠岸时的蚊虫咬到脸肿起来。我太太建议说去看船上的西医,觉得这种当地常有的病船医应该比较有经验,比较会治。去到了医药室,墙上写着「看一次280美元(不含药)」,看到这个价格我爸就说他好了一半了,接着他想到我有学中医,决定让我试试看。于是我帮他扎了针,做了些按推,过一会他就好了,省下了这笔钱。而儿子用了十二针,再加上一点按拨手法,不到一小时就脸肿消退。这是我们非常强大的绿色医学,在有限的资源下,懂得经络穴位学,是非常好用的随身本事。


有时候你外出,没有带药,但手一定都带着,有手就能按推,或者随身带几把针其实也很轻、很方便。象是去做义诊,有时候带一万支针,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一个小皮箱都还没装满。因为大多数的时候义诊没办法用药,只能扎针,每个人来都是扎针,扎得好开心,从来没有一天扎那么多针的。有天我扎了二十四个病人,我就很开心的跟人说,结果旁边的师姐说:「林医师,你才看二十四个,人家那讲广东话的医师一天看了七十多个。」第二天我就特别注意看那位医师,发现他扎针就跟农人插秧一样快,问完病人「什么问题?」,针就咻咻咻地下去了,从这一间扎到最后一间,然后再回来拔针。我还曾经看过一位医生一天可以看五百个病人,他一手拿着夹子挟着棉花,沾酒精像沾酱一样快速,他问病人哪里痛,病人说头痛,痛字都还没讲完,针就进去了。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很吓人,不过必须要这样子,当我们去义诊,有可能遇到外面有一千多人在排队,就得一直扎针,没时间吃饭、上厕所。针灸、经络医学是这样地迷人啊!


总之,当你没有带药时,记得,你身上就有药!只要你在需要的时候用上了它,今天你学的就值一万美金。我常说,我们只要从学会自我保健开始,就可进一步照顾家人并帮助别人。因为我们要的就是希望能家庭幸福、阖家安康,这就是人生中重要的事。






究竟法门和方便法门


学针灸,我常说有两个部分,一个叫究竟法门,一个叫方便法门。究竟法门的做法是去真正改善人的体质,身体变强了,身体自己就会把病治好。有时候你还没有生病,没有问题时,就要开始动手。比方说,我们常说要灸关元,不是等到生病时才能灸,而是当你身体仍很强健时就开始灸,越灸身体越强,也就不容易老,这种就是究竟法门。


至于方便法门则是较无奈而被动的、临时的,只处理眼前的症状,譬如我现在肚子在痛,究竟法门可以用灸去改善体质,但可能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时候就要用方便法门先把这个问题消除掉。先解决症状再谋求体质改善。这就是在中医学中常有的「治标或治本」的考量。这里有一个说明不妨参考。


标本理论的治症原则:

· 只治本:

o 症状由病因直接产生→只治本

o 【例】:

§ 脉管炎引起的水肿应该如何治疗? (只治脉管炎)

§ 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血压高应该如何治疗?  (只治肾小球肾炎)

§ 一个脾气虚腹泻的病人应该如何治疗? (健脾)

§ 肾不纳气引起咳喘的病人应该如何治疗? (补肾)

· 标本同治:

o 慢性病造成严重临床症状or两个不同病因在同一脏腑→标本同治

o 【例】:

§ 慢性脾气虚引起的崩漏 进而造成贫血的病人? (气血兼治)

· 先治标 再治本

o 影响生命→先治标 再治本

o 【例】:

§ 一个脾虚痰多的病人 因为痰多造成气喘而无法呼吸 此时应该如何治疗? (先化痰平喘助呼吸然后再治脾阳虚)

· 先治本 再治标

o 正气太过虚弱→先治本 再治标

o 【例】:

§ 一个体质虚弱又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 现在还有风寒感冒 应该如何治疗? (先扶正气再治感冒)


究竟法门的穴位是着重在整体体质改善和身体平衡,是我们平时就要做的,也就是养生、防老、治未病的外治法;方便法门的穴位是用来在遇到日常症状能立即做改善与缓解,象是头痛、肚子痛、脚痛、屁股痛等,以便大家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也能帮助自己。


这个很重要,我想了非常久,因为像很多外治疗法也是用手就能按推,但大部分都需要别人的帮忙才按得到,自己很难做,所以我想的方法都是以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得到的为主。毕竟就算有家人在身边,一直请别人帮忙还是不如靠自己来得实际。所以我觉得「自己就可以按推得到的穴位」是更重要的! 哈




究竟法门和方便法门


要了解经络,五行观念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我们得要简明地先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来讲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古代中国解释很多宇宙现象的理论,先把所有事物都分为五类,这五类东西的能量都互相生克,「生」的意思就是「产生」,而「克」的意思并不是「破坏压抑」,不是「克」这个字,而是一种「控制」的意思。而在中医里面「控制得太过严重以致于破坏压抑」,它的专有名词也不是「克」,而是叫做「乘」,就会说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样相生循环。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相克也是循环。我们先讲五行是因为等一下我们要介绍的经络也是分成木火土金水的,每一经都有它代表的属性,我们有了五行的概念在心中,到时跟大家讲解就很容易懂。木火土金水,这排列就是相生的顺序。木生火,这很好理解,木材拿去烧就会生火,钻木取火大家都知道。那火烧到最后就变灰烬,就是土,于是火生土。土里挖出来金属,所以土生金。金生水,这比较特别一点,他们说这是古人的观察,注意到金属上会产生露水。(也有人说是以前会挖一种金属。也就是水银,烧了会流出液体来。)水生木,植物浇水,或是环境有水就能生长(例如水耕蔬菜就是利用这个特点)。这样相生,绕一圈又回到了木,形成一个圆。再来,相克的部分也是形成一个圈。水克火,这最简单,大家都知道。火克金,金属用火烧在高温下会融化。金克木,象是金属做的斧头可以砍树。木克土,则是因为一个土地(一块田)若一直有栽种,久而久之,土地便会贫瘠,植物会把土的养分全部吸掉,所以木克土。土克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上就是五行的记法,算合逻辑,却也不是多美妙,不过拿来讲经络很好用,现在记起来也好,不记起来也没关系,不用紧张,最后都会很熟。


五行还有颜色对应,木火土金水相对应的颜色分别是青赤黄白黑,木是青色,火是红色,土是黄色,金是白色,水是黑色。它们又分别对应到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心是人体的热源、火源,所以心属火。肺和金都是属于一种比较燥的性质,所以肺属金。肾负责排水,所以肾属水。之后我们会提到中医的五脏和六腑配对,这边先稍微跟大家讲一下。其中肝和胆是一组,肝胆相照,从现代医学来说,胆囊在肝脏的下面,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胆汁不是胆囊制造,胆囊只是个容器,在需要时负责把胆汁喷出来。肾和膀胱是一组,肾脏制造尿液储存在膀胱。脾和胃是一组,负责消化,脾胃通常都一起讲,大家应该很常听到。前面这三组得很好记,比较难的是心和小肠这一组,中医里说心移热于小肠,小肠又叫红肠、赤肠,它的温度跟心脏差不多,主要因为它的位置靠近心脏,所以心脏的温度会先让小肠热起来。最难理解的是肺和大肠这组,肺跟大肠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明明肺在上面连着鼻子,大肠在下面连着肛门,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怎么会是一组呢?这个就是学问了,在中医里这两者的关联非常大,而在现代医学来说,大肠是人体最后一道关卡,把最后一部分水分吸收回来,因为身体的水液很珍贵,不能随便浪费。肺脏是透过呼吸把水液以水蒸气的型态排出去,你可以试着对玻璃呵气时,玻璃上会出现一片水气,就是呼出来的水蒸气凝结而成。所以回收水跟排出水配成一组,就是肺和大肠,它们在治疗上有很大的关联性。我们就先记住这些,其他细节之后再来慢慢讲。






03期


在中医诊所一般都能在墙上看到几张人体经络挂图,一个人没穿衣服,上面密密麻麻的穴位点,小孩看了都怕怕的。但在中医学校里就真的有人在背上扎针扎的满满的,像挂图上的人一样,可能有一百多支针。为什么要扎这么多?这是一种保本的心态造成的,病人以为针扎得越多越划算,这样比较觉得「够本」,扎的人也想着反正顺便练针,就一直扎,而且人的背后分布的是膀胱经和督脉,它们统领着全身跟各个脏腑,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用什么穴位,就在背后给它全部上针,刺激全身五脏六腑的意思,最后就变成这样。


经络图上有很多条线,把穴位一个个连结起来,这些线就是经络。严格说来是指十四正经。而十四正经除去任督二脉,我们一般称做十二经络。这十二经络是各自连络着脏腑的。


十二经络的命名中,手、足,用来表示它大部分是走在手上或是足上。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表示阴阳力量的大小,阳是无形的,是能量,阴是有形的,是物质。譬如说,一只手很有力,你看它是看不见这个「有力」的,但一旦打了你的头,就可以感觉出来「手的力量是强的」了,这就是阳;一只手很肥,你直接看就能看见这个「肥」,这就是阴。骨头、血液、皮肤等,这些看得见的都叫做阴,所以当一个人身上有什么有形的东西很多,就是这个人阴很盛。一个人阳很盛,则是它无形的东西很多,即功能和能量很强。


十二经络,第一条是手太阴肺经,它的循行时间是寅时(3~5:00AM),接着依序是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每个经络都跟一个脏腑有关,然后再照时间排列起来,象是开头是早上三点到五点的肺经。每个经络两个小时走完就换到下一个经络走,当经气走到哪条经络,那条经络的脏腑感受就最强烈,如果你的那个脏腑有什么问题,它就会在这时候反映出来。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这口诀学中医的人都有背过,它是十二经络的循行与时辰。(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当一个人每天下午五点到七点很累,五点前精神都还好,七点后也还好,就五到七点之间特别累,特别没精神,这表示什么?精神不好是无形的虚,即阳虚,然后下午五点到七点是足少阴肾经,两个线索合起来就说明有可能是肾阳虚。若是一个人到了中午就会慌乱、心不安,可能要找午餐吃什么就慌乱,中午这个时间是十一点到一点,也就是手少阴心经,通常他就可能有心阴虚的问题。再严重点的,象是在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突然醒过来,而且每次都同一时间醒来,一睁开眼,发现时钟上显示的时间都一样时就要注意了,这是足厥阴肝经的时间,或许这时去检查身体还不一定能查出什么来,直到两年后的检查才发现得了肝癌。它的原理是因为这时身体里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些阴实(阴实的意思是有形的东西变多了),但肝脏不会痛、不会叫,等到身体觉得痛,已经是肝胀到很大,压迫到旁边的神经,医生一查,一般就是末期了。西医有句话「肝癌是隐形的杀手」,就是因为它要大到某个程度,现在的西医检测才看得出来,也要大到某个程度,病人的身体才能感受到不舒服。然而,我们的经络在两年前,当它还只是一点点,没有造成真的问题时就开始会有一些反应出来。因为它的一点点阴实,一点点不通,在经络循行到那,经络走到那不通畅的地方,人就会醒过来,所以都是固定的时间。在凌晨一点到三点是肝的问题,在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则是胆的问题,象是胆结石的病人通常就会固定在那段时间醒来。若是固定在早上四点醒,就是肺的问题。有人可能会问,刚好卡在凌晨三点整点的话算是哪个经络呢?答案是凌晨三点以后就算是肺经了。另外,还有个要注意的是日光节约时间,循行时辰的中午十二点是以太阳在最高点的时候来算,所以遇到日光节约时间就要条回正常时间来计算。说到这你可以发现,如果你坐飞机从美国加州飞到台湾,你经络的循行就会全部乱掉,所以你就会觉得累,身体就需要调理,调理几天后身体会重新对准上当地时间的中午十二点,依此来进行经络循行,这就是为什么身体需要调时差。话说回来,这种还没有病,就知道有问题,就是一种「治未病」的表现。


经络图中这么多穴位,在本书中会整理好,常用的都列出来,我们初学时只需把这些大穴先记起来,然后再慢慢去发展更细腻的部份 。穴位学起来以后,不但可以拿来治症还可以拿来做诊断,告诉我们问题在哪里,像有些中医师在看病人时,会在身上各处穴道按一下,一边问病人「痛不痛?」,在临床上是一个很好的诊断指标。医师在诊断时可以利用穴位压痛来辨别你身上的问题,比方说小腿内侧脾经上的穴位有压痛多指向湿重; 而背上膀胱经上的俞穴可对应各脏腑,可以告诉我们哪个脏腑有问题。







04期


我们先来讲我们身上的穴位,刚讲过的十二经络,叫十二正经,再加两条任督二脉就是十四正经。在十二正经中,每个经络都是两条,一左一右,左右对称。而任督二脉在人体正中线,所以任脉和督脉都各只有一条。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每天早晨起床都要把整个经络背一遍,才记得熟。不过现在我们不用这样背,只要该会的都会就好,我们把这些东西融入到我们的血脉里,贯彻到我们的行动中,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就会变成我们的,就不会忘记。当有需要用到的时侯,那真是非常动人的。


有次我去义诊的时候,遇到位肾结石的病人,是一位爸爸,一家人也陪他一起来,他们从前一天晚上九点排到早上五点进来,他对西医师说他肾结石痛得不得了,那西医师回答他说:「今天没有带药,这个可能要用震石机,但是我们也没有。」西医师有点为难,病人不高兴,眼看一场医病冲突就要开始,突然西医师说:「等一下!」接在病历上写上「转诊中医」,于是这病人就转到我这来了。他当时痛得全身冒冷汗,痛到发抖,我检查他的肾石点(太溪和复溜之间),按下去果然很痛,找到他最痛的那个位置后,用两寸针扎进去,病人的感觉由若痛化成一片祥和,留针十五分钟,起针后特别舒服。病人问我是不是就好了?我告诉他主要是他结石不大,针刺激肾经上的穴位,震动整个肾经,让结石移动,去看西医也是这样,也是想办法让结石移动,再排出体外。中医师则是用药来排出结石,以猪苓汤加四逆散为主加上海金沙和五倍子。如果你今天在船上,有人有肾结石,很痛的时候,却没有药、没有医生、没有针,没关系,拿出我们的手,在他肾石点上的痛点狠狠戳下去,一声哀嚎后就化为一片祥和。(其实按压肾石点的痛跟肾结石本身的痛比起来,轻微多了。)这些知识多学一点,等到哪天用到一招,心里就会想:「还好那时候有学起来!」



任脉: 阴经之海


任脉在我们的正面正中线,只有一条,它有很多穴位,以下就开始介绍我挑给大家的大穴有哪些。



中极穴,中极在神阙下方四寸的位置。这个寸不是量尺上的寸,所以你不是拿支尺在那量,这个「寸」是「同身寸」。


什么是「同身寸」呢?


「同身寸」,跟每个人自己身体的比例有关,所以每个人的一寸是不同的。同身寸的一寸是中指第二节的长度,中指卷曲起来,侧面可看到折线形成个英文字母「Y」,「Y」上面两端的距离就是一寸,这就是同身寸。还有一个取法是三寸,就是四根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合起来的宽度。同身寸都是要用每个人自己的手来算,不能用你的手去量别人的身体,因为每个人体型长得不一样,如果这个人矮小,他的手就也跟着比较小,他的一寸就小;如果这个人高大,他的手就也跟着比较大,他的一寸就大。


神阙就是肚脐,但我们讲神阙,不讲肚脐,这是中医用的专用术诰,说来你就会觉得有学问多了,中医术语不够多就显示不出权威性,所以我们要讲神阙。还有我们讲榖道,榖道就是肛门,水谷最后变成糟粕走出体外的道路就叫榖道,听起来比较文雅,而且一般人也听不懂。


中极这个位置很重要,它可以治疗小便。小腹下方有个曲骨,曲骨是位在生殖器上方的谷峰,曲骨在往上一点就是中极。



我们开始介绍重要的穴位了,虽说本书会就一些重要大穴来介绍,但也是有不少穴。而平常在临床时要选什么穴道来下针,医者往往在诊断后心中会浮现出一些他的常用穴。我做了一张表,叫做「一见到病症就立刻联想到的穴位」。为什么要做这个?因为我们在兵荒马乱时,譬如门诊外有一千多人在排队等着扎针,只要一见到病症,那穴位马上就能浮现在眼前。这是个基础中的基础中的基础。比方说中极就是妇科病实证立刻联想到的穴位,当妇科病有热,象是一个人月经之间的间隔非常短,隔十天就来,一个月来三次,很频繁,这时候她就是有热,症状上还可看出脸色红、舌红、易流汗、口渴、便秘等。若是妇科病虚证,症状上则有无力、脸色白、大便溏泄(拉肚子)等。治疗妇科病虚证的穴位是气海和关元。







05期



关元穴,它的位置在神阙(肚脐)下三寸,属于三大强壮要穴之一,既然是让身体更强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究竟法门,没有生病也要好好地用它来保养。它非常好用,担心衰老的人就要常常去灸它。在古书《扁鹊心书》中有讲到一个例子,一位老将军,年纪九十,身体仍很强壮,因为他每天灸关元,灸到关元穴上的皮肤变成黑黑的一块。关元穴就是要这样经常去灸,让它热起来。可是以前做艾灸很麻烦,家里要有个书僮,在旁边帮忙,每五分钟换一壮艾,而且灸起来会搞的四处烟雾缭绕。现代人就轻松多了,我们现在有热敷袋,把它放在肚子上,就大功告成。像我从前在高科技公司上班时就准备了一个可重覆使用的热敷袋,是那种用微波炉就可以加热的,而公司就有微波炉可以用,于是就充分利用公司资源 ,常常热敷关元,提升自己的阳气。


三大强壮要穴,关元、气海、足三里,我们简称「三海关」(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这样比较好记,所以我们强壮要穴就是天下第一关。这三个穴都宜善用灸法。


有人会说灸法不是要用艾草吗?是的,最好使用艾草,因为它热性强。可是热敷袋虽然没有艾草强,但艾灸不容易做,一般人觉得麻烦就不会常常做,于是热敷袋天天做还是比艾灸久久才做一次来得实用有效。


关元在神阙(肚脐)下三寸,三寸也就是四根手指宽,一般我们用四根手指,上缘贴着神阙,下缘就是关元穴的位置,然后关元和神阙的中点是气海,即神阙下一寸半,关元上一寸半。气海的意思是气的海,要补气就是在这个穴位。关元的元的意思是原始、原点,人的元气就放在这里面。如果你要身体强壮,就要灸气海和关元,而且它们两个可以一起灸,因为我们有热敷袋,一敷上去就覆盖一片区域,两个穴位都涵盖到,一次解决。有时候我工作用电脑的同时也热敷,人家工作只有伤神耗气,我们则利用温敷穴位一边工作一边做身体的调理。


说到工作时也可同时调理身体,就想到在高科技公司上班时,有一次我去弗罗里达州倪海厦老师那里跟诊,我的脚被一种小小黑黑的蚊子叮非常红肿,而同时那种痒是痒到心坎里去了,痒到是在受不了,回来第一天上班真是难受极了。后来想到我们老师教我有一套“皮五针”,治疗皮肤痒,皮肤病的问题,左右两边各五针一共十针,扎完后就松了一口气。然后我就在那里写程序,我老板是美国人,他一走进来,吓了一跳!

他发现我全身扎了十支针在那边工作,他很恐慌地说:「怎么都是针?」

我说:「这个是中医的针灸。」

他还是有些怕怕地说:「我知道,但是你怎么了?扎这么多扎没关系吗?」

我说:「别担心。我们华人都知道这个,没什么的,我们每天都在扎。」

他还以为华人都很会自己扎针哩,就像外国人都以为大多数的华人都会功夫一样。哈哈,看他的脸上的表现真是有趣了。

后来我和他说了很多有关针灸的奇效,他每次腰痛我就直接帮他扎针。



神阙穴,这个穴位只灸不针。有一种灸法叫隔盐灸,就是用盐巴把肚脐填满,拿艾草放置在上面烧。适用于凹的肚脐,有些人肚脐是凸的就不是很适用(笑)。其功能是温中、止泻、回阳救逆。一般温中、止泻的效果很好,而回阳救逆平常不易遇到,不过在整个人没有力气时也可以用。(当然止泻还有很多比较方便的方法,我们之后会再讲到。)为什么这个穴位不能针?除了说古代针很粗,扎这很痛,还有卫生问题,以前的针也不够干净,脏东西扎进去会容易造成感染。那现在的针具已经做得又细,又是一次性的,所以其实还是可以扎。


事实上很多人很多肠胃腹痛问题都在肚脐上按揉肚脐。其实在肚脐上做灸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用现在的热敷袋,那就更方便了。而肚脐四周的穴位都很重要,有水分、天枢、气海、关元。如果用热敷袋,一敷上去就覆盖一片区域的话,这些穴位都可以同时灸到。这不失为现代人可以胜于古代的一种医疗方式。



接下来任脉的大穴来讲讲水分穴。


水分穴,神阙(肚脐)上一寸的位置,专治虚证水肿。虚证和实证怎么分?以肚子痛来说,当病人的肚子受到按压,病人会感觉比较舒服,愈按愈舒服,这个就是虚证。实证则跟虚证相反,病人的肚子按了更痛,按都按不得,象是便秘引起的肚子痛就是这种,肚子里面有东西结成一块,阻塞了肠道,导致肚子疼痛,按压下去更痛,这就是实证。虚证的水肿可以用水分,包括脸水肿、脚水肿等各种水肿。水分这个穴位也是大多使用灸法。但用针刺也是有它的效果。



任脉上的大穴不得不提中脘穴,一见到胃的问题,第一个就要先想到中脘,它是胃的募六。中脘的位置在鸠尾(胸骨正中下凹陷处)和神阙(肚脐)连线的中点。中脘可说是一个在治疗消化道问题上的重要大穴,能治疗的症状相当多。甚或很多其它系统的问题都可以用到中脘。查找我编制的「素问。针灸穴位」微信小程序,可以发现中脘可以对治的症状有: 心浮气躁、高血压、黄疸、水肿、肚子痛、胃痉挛、便祕、胃灼热、胃病胃痛、胃酸过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过度、腹泻、恶心想吐、呕吐、小儿疳积、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性肠胃炎、肠功能紊乱、结核性肠炎(拉肚子)、气喘、哮喘、阳萎、闭经、赤白带下、不孕症、抑郁、癫痫、夜游症、重症肌无力、头痛、前头痛、牙痛、眩晕、癫痫。


而在治胃痛的时候使用,通常用扎针的方式,也可以按压,不过用按压来治胃痛时,穴位上我们会选血海和梁丘,后面讲到这两个穴的时候,会再详细跟大家介绍。



再来看任脉上的膻中穴,这个穴位大家应该很熟悉,它在不少武侠小说中都有出现,说当书中人物的气集中在这里,然后别人趁机一掌打下去,嘣的一声,人整个炸裂,好惊人的。「气会膻中」这句话武侠小说迷一般都是朗朗上口,而确实这是本穴位的特性。


膻中穴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这定位法在男生身上比较准确,女生有巨乳的不妨以平第四肋间隙来取穴。膻中主治胸闷、胸痛。这胸口闷痛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我们在治疗上可配合另外两个穴位使用,其中一个是崑仑穴,先按崑仑再按膻中。膻中的按法很特别,一手平放在穴位上,以另一手压上去,推动底下那只手做顺时针画圈,做完再换逆时针。(因为直接按会很痛,所以要隔着一只手,用另一只手出力。)胸闷很多人都会有,常有人会误以为是心脏出了问题,这时我会问病人的闷痛感会不会痛到背后,再从背后到前胸。若他说没有,那就只是单纯的胸闷而已,这大多就不是心脏的问题,而是心脏外面的包膜出问题。这个部分叫做心包,在解剖学中也有心包,因为心脏跳动会不停收缩、涨大,所以为了避免与旁边的器官摩擦受损,需要一层包膜包覆,包膜里面还需要有润滑液,也就是淋巴液,来保护它。但若是里面的淋巴液太多也不行,心包里液体太多便会压迫心脏,人就会感到胸口闷痛。这时就必须把里面多余的水液排出,也就是刚说的先刺激我们的崑仑穴,让心包膜开始动起来,再推动膻中,藉由按揉它旁边的淋巴系统(中医的三焦),把积液挤出来,接着第三个步骤,在肚子上做往下推腹的动作。崑仑、膻中、推腹,三个步骤做完,病人就能松一口气,甚至有人只做到第一个步骤,胸就不闷了。一般没胸闷的情况下也可以做来预防积液产生,让心脏能更舒服。


中医理论中,心脏是君主之官,是不生病的,心脏生病大多数是别人害它的,就像皇上不会有错,有错的都是众臣们。心脏的问题,象是瓣膜闭锁不全,西医使用的方法是对它进行修剪,让瓣膜能阖上去,但其实中医来说,这不是心脏的错,这也是心包害它的。当心包内积液太多,使得心脏受到挤压,如同家里装食物来保鲜的塑胶盒,当盒子被挤压而变形时,盖子就盖不起来,所以瓣膜也是这样就盖不起来了。因此,要解决这问题,重点是要把盒子恢复原状,即移除掉挤压它的压力,它的盖子就能盖上,换句话说就是把心包积液排掉,心脏就能恢复到正常形状,瓣膜也就能顺利阖上。古代人就是这样治疗,不需要开刀,只用按压就好了。


事实上胸闷胸痛的治疗用上述方法如果没效,这时候我们还有一个王牌要拿出来。就是胸闷痛到某种程度,以上三招做完都没有效的话,那我们就要用到公孙穴,这个穴在我们后面说到脾经的大穴时会提到。这公孙穴可说是在胸闷心痛急性发作时的王牌,针感很强,效果弘大。曾经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吃中饭,结果有友人忽然胸口发闷不舒服,饭也吃不下去。结果请他脱鞋再拿出针先很快在他的公孙穴上下针,他在几秒钟内就松了一口气说不再发闷,居然扎着针吃起饭来,最后吃到一半起针后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果然是帝王之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