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家庭经络学笔记_03



♥ ♥ ♥





实用家庭经络学笔记






11期


大肠经是手之阳经,从手走到头。



商阳穴,商阳做放血可以治疗咽喉肿痛、面疔(脸上长的凸起来的疮)。平常大家对放血会比较害怕,但常常在量血糖的那些人则是很会放血,能放就直接给他放。放血要小心的有两点,第一,可能有感染问题,第二,要避开动脉,否则血会喷出来,不过这些手上的穴位还好,不太有这问题。



二间穴和三间穴,「二间三间合谷长」,二间在食指桡侧,第二指掌关节前方凹陷处,三间则是在第二指掌关节后方凹陷处。二间是治疗牙齿痛,三间是治疗三叉神经痛、胃不合的失眠。三叉神经痛的话,脸上的肌肉就会一直在抖,像电视上那些奸臣的脸都在那抖,他们就是三叉神经痛。三间的名字里有个「三」,就配「三」叉神经痛,我们就这样记。



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它是强壮大穴、理气大穴、气穴、气滞穴、牙痛穴。合谷这个穴位不难找,而且你按下去会有酸痛感,碰到骨头边时感觉又更强烈。


合谷是气滞穴,是理气大穴,「气」是什么呢?气是我们身上的能量。能量在我们身上流动,若在某个部位卡住了,就叫做「气滞」。象是有的人觉得胸口闷,去给医生检查,照X光,看了很久,医生说没有问题,可能是神经有问题,后来病人就来找我们中医,我们不会说他神经有问题,我们会说这是气滞,合谷扎下去,他就会很舒服。一般我们会再加上足三里穴,又称气虚穴,合谷加足三里两个合起来叫做增强免疫功能。很多人来找中医师说想要扎针保健,让身体强壮,就是合谷和足三里各一针。


有人会说合谷这个穴位在虎口,但虎口其实在更下面一点的位置,那个地方也有个穴位,叫泽田合谷,又叫齿痛合谷,就是专门在牙齿痛的时候用的合谷。它是日本泽田派的大师发明的,所以叫泽田合谷。在董氏奇穴里面,虎口这个位置也有个穴位,叫大白穴。


另外,如果合谷痛,一身都痛。有时候会遇到些人来看诊,说自己头痛、胸痛、肚子痛、屁股痛、脚痛、膝盖痛、小腿痛、足跟痛、背痛、腰痛,说到这我就叫他停下来,干脆跟我说哪边不痛就好了。像这种全身痛的病人,你听到可能会觉得他是不是来找碴,是不是故意来踢馆,但其实真的有人全身痛,这时候怎么办?我们可以帮他「开四关」,也就是左右两边的合谷穴和太冲穴共四针。(太冲穴在大拇趾和第二脚趾中间,骨头交会处。)合谷和太冲同时扎针或按压之后,病人就会发现本来身体很多痛的部位就不痛了,真正的痛点就会浮现出来,这就是「开四关」。合谷和太冲,一个在手上,一个在脚上,都是治疗气滞的穴位。西医里面没有气的概念,也就没有气滞,气通不通可言,可是病患就是会觉得不舒服,他就是痛,他就是难过。这时中医就是用合谷和太冲,让他全身的气都走一遍。


合谷在我们有任何头晕的时候也可以去做按压。


合谷也治牙痛,因为大肠经走上头时,会经过牙齿,所以牙齿痛,我们用的是手上的合谷穴。中医常常这样子,牙痛扎手,胃痛扎脚,就是因为我们的经络是这样把各部位连起来的,象是风筝的线,人在下面拉,风筝就在上面动。可是有一种人是下面在拉,上面的风筝都不会动,这种是它中间卡住了。像牙齿痛时,我们扎了合谷后,就问病人牙痛好了没,若还在痛,就沿着经络的穴位往上找,再扎一针,若还不行,就继续往上找,再扎,他上面就会通了。



曲池穴,能降血压、排毒、治疗皮肤病、清湿热等,是个很好用的穴位,我常常叫大家自己按。找法也很简单,记得前面提过的尺泽穴吗?曲池就在尺泽和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曲池穴能清虚热。比如说,今天有个人发烧,他感冒已经治好,但身上还是有点热热的,但也不是很热,我们就在曲池做按压。平常曲池岸起来就会痛,有虚热的时候岸起来就更痛了。


曲池穴能降血压。前面我们讲过降血压的穴位组,那个比曲池好用,用那个就好。两种方式我都在病人身上用过,观察下来,发现前面的那个降血压穴组最有用。中医就是这样,病人要看得多,看得多你就知道真正有用的是什么。


曲池穴最常拿来治皮肤病。我有个印象很深刻的例子是我的小女儿,她小时候就是异位性皮肤炎,一、两岁时全身皮肤溃烂,身上一条条都是血迹,晚上睡不着就哭闹一整晚,真的受不了,那个很难过,妈妈也没办法睡。后来试到针灸,在曲池穴和血海穴个扎一针,下针小孩子觉得很痛,但是拔针后,皮肤就不痒了,就能安稳的睡,所以那时候半夜常常被老婆踢起床说:「女儿又痒了。」我就拿根针去帮女儿扎针,扎久了女儿也不怕针了,因为她知道,这个扎完就不会痒,可以好好睡觉。所以曲池治皮肤病真的很有用,也可以用按压的方式,按下去有点痛时,病人的痒也能缓解。






12期



肩髃穴,在锁骨外端点下来一点的地方,手臂外展时,肩峰前外方的凹陷处,按下去会有酸痛感。主治肩周炎、肩风湿、肩痛。



迎香穴,在鼻翼旁开五分(半寸)处,主要用来治鼻塞、鼻炎,可以用针扎或用指甲去按压。说到鼻塞,之前讲督脉时有讲到的上星穴,也是通鼻子的,可是这两个都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是之后会讲的的委中穴,它在我们膝后面的膕横纹中点。委中穴通鼻窍速度最快,快到难以想象。方法很简单,患者身体侧躺,鼻孔塞住的那面朝上,朝上的那只腿弯起来,用手往委中的位置用力按下去,他自己就能听到噗的一声,塞住的鼻子就打开来了,开了之后躺正,是睡觉时间就可以直接好好睡觉,或是就起身,鼻子也就能保持通畅。因为委中在膀胱经上,膀胱经它一路上到鼻子旁边,所以下面的委中一刺激,上面的鼻子就会通。如果两边的鼻孔都塞住,就先做完一边,再换另一边,再躺正即可。


不要小看鼻塞,它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小孩子都鼻塞导致睡不着,头也试着用枕头垫高了,垫高到人都快要坐起来了,还是塞。所以委中这招要学会,鼻子噗的一声通了的那个开心无价,这招真的不用钱。有个妈妈带小朋友来说看鼻塞,而且鼻塞的药也没有用,我就教他这招,让他回去自己做。妈妈问我今天这样要多少钱,我说没关系,不用收钱,毕竟我才花了大概三十秒的时间。(难怪我的诊所会倒!)



胃经

 

胃经,「足之阳经头至脚」,从头到脚,这条就长了。它的歌诀是「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厉况经穴总。」


「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这段很有趣,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胃经在小腿上有一段先往上跳一下,再往回走,在那边打了一个折。这很奇怪,为什么三千年前的中国人会知道这边有一个折?后来中国现代有用电阻和微量元素去绘出经络,那边真的就有个折。三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已记载了这个东西,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有一个推测是外星人,有一本小说叫《大自然力量与学习》,里面就有讲到外星人来地球教中医的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这本小说来看看。



「承泣四白巨髎经」,承泣穴在我们眼睛下方,再往下是四白穴,再往下则是巨髎穴。此三穴可谓美容大穴,可以使用「圆拨法」治眼袋、皮肤暗沈、面疱。这招很厉害,外面很多做美容的,我都是教他们这招。首先,你需要一支一端圆圆的棒子,沾一点油。(不要用铅笔,铅笔太尖,也不要用手指,手指太粗糙。)拨的时候,其实脸上有它肌肉的走向,按照肌肉走向跟它垂直去拨,它才会松开来,松开来,气血就会通,脸就会变得漂亮,若有眼袋、雀斑、老人斑,随着气血通顺也会慢慢跟着淡去。但是我们不知道肌肉的走向,难道还要找本解剖学来看?那样太慢了,这时候就是要用「圆拨法」,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因为你只要画圆,每一个方向都会拨到。操作时,由上到下,分三条区块来做,不要没系统的乱拨。力量不需要太大,能按到底下的骨头就可。画的圆不要大,要慢慢的、小小圈的。


牙痛时也可以在下关穴和颊车穴之间用拨法。下关穴在脸上颧骨下方,咬牙时会凸起来的那个位置。颊车穴在脸上下颌角前上方,也是咬牙会凸起来的位置。它们都是牙痛的近取穴,当你牙痛时,不管是哪颗牙,都在下关和颊车中间拨,刚开始拨会很痛,但拨到后来就不会痛了。此外,再配合前面说过的合谷等穴位,我们有牙痛用穴之一、牙痛用穴之二、牙痛用穴之三。在你牙痛时,这些穴位按起来都会很痛,但按完牙齿就不会痛了。


很多很多年前,我刚开始自学中医,有一天牙痛,痛得受不了,牙医说得做根管治疗,根管治疗贵,要两、三千块,而且我牙医不能帮我做,需要专科才行,预定专科要等两个礼拜,所以我牙医就先给我了止痛药。当时我想到经络学学到治牙痛的穴位,便开始按,到按完太冲、行间这个位置后,牙齿就不痛了,第二天也没有再痛。就这样过了两个礼拜,回诊时医生说:「你这个要抽神经,会很痛,你有没有吃止痛药?」我说:「没有啊,已经不痛了。」(其实我那时候本来不想回诊,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好了、不痛了,只是我太太说牙齿里面已经烂掉,还是去医院处理一下。)医生问我怎么不会痛,我告诉他我用针灸,用了哪些穴位,他伸手比了那些穴位的位置,问我是不是这边,原来他也学过针灸,这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会针灸的美国牙医师。虽然当时检查我牙齿里面已经化脓烂掉了,但我却都不会痛,就只是做了一次牙痛的穴位,就不痛了。当然,若有烂掉的部分还是要看医生,可是痛的部分就可以靠这个自己止痛。



乳中穴,这个名字很好理解,乳中就是乳头的中央,也就是穴位的所在位置。这个穴位不能扎针,它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别的穴位去处理,象是胃经的梁丘穴,能治疗乳肿痛、乳腺炎,它位在我们的膝盖附近,为什么按膝盖能治疗乳房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之前说的风筝的线,因为胃经有走过乳头,又走到膝盖,它们串同一条经络上,下面人在拉,上面风筝就动了。



天枢穴,它是便秘和溏泄的双向良调穴。双向良调穴的意思是这同一个穴位,不仅能治便秘,还能治溏泄。它就是这么厉害,便秘和溏泄它都能去调整,对它来说,便秘是偏向天平的一端,溏泄则是偏向另一端,都是不平衡,所以它的功用就是把平衡拉回来。中医有很多穴位都是在做这样的事,双向良调,治便秘又治溏泄、治口干又治口水多等,其实都是把平衡拉回到中间来。


天枢穴在神阙穴旁开两寸。在便秘的时候,按下去会很痛,尤其是左边的天枢穴。便秘有三大要穴,第一就是天枢穴,第二是支沟穴,第三是照海穴。



梁丘穴,刚在讲乳中穴时有稍微提到,乳肿痛、乳腺炎都可以用梁丘。它位在髌骨(膝盖前面圆圆的那块骨头)的外侧上角上方,可治急性胃痛。事实上,治胃痛还有一个穴位,比梁丘还常用,叫血海穴,位在髌骨的内侧上角上方(跟梁丘穴相对),是脾经的穴位,治慢性胃痛,我们讲到脾经时会再介绍它。梁丘治急性胃痛,所以只要是吃东西吃太快或怎么了突然胃痛,我们就用梁丘。梁丘按起来会有点酸酸的,而内侧的血海按起来则更酸。



犊鼻穴,在膝盖下缘,髌骨下方的两个凹陷,就象是牛鼻子的两个鼻孔。主治膝盖痛,膝盖痛时可以按压犊鼻,堵住小牛的鼻孔。






13期



足三里穴,这个是很重要的大穴。在以前,出远门之前,都先灸足三里,若跟你同行的人发现你竟然没有灸足三里,他们就不会理你,因为那表示你脚没有力。足三里位在犊鼻下三寸(四只手指宽的距离),小腿外侧,髌骨旁边。


足三里是我们身体补虚、保养、强壮的大穴,它还能调和脾胃、降逆、利气,宜用灸法。在讲合谷穴时,我们也有说过合谷和足三里同用有增加免疫力的作用。足三里也是长寿大穴,因为它能强健脚力,脚有力,心脏就轻松,心脏轻松,人就长寿。老人家脚没力,老化就快;脚有力,能走,老化就比较慢。有些人年纪轻轻的,脚就没力,就是应该要常灸足三里。足三里的功能很多,但我们就举这个重要的,而且强调是用灸,比针的效果更好。老人家常常温灸足三里,他的脚就会很有力。



我们先找到小腿中点,髌骨外一横指,那个位置叫条口穴,条口穴上两寸是上巨虚穴,条口穴下一寸是下巨虚穴,条口穴再外开一横指则是丰隆穴。上巨虚穴的作用是调整大肠功能,例如便秘,下巨虚穴的作用是调整小肠功能,例如消化。重点在这个丰隆穴,他是化痰大穴,痰很多就靠它。丰隆穴其实很好找,就在小腿的一半,髌骨外两横指的地方。丰隆穴还有个很好的现代应用是降血脂,因为血脂在中医来说也是痰的一种,只要是身上不应该有的液体堆积,中医都把它叫作痰。当然丰隆被叫作丰隆,还有个功用就是丰胸。



解谿穴,在脚背与小腿交界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可以化湿、清胃虚热。胃很湿就会没胃口、胀胀的,就用解谿穴。



内庭穴,也是化湿、清胃虚热的。它的位置在我们脚上的第二、三趾头汇合的地方。


解溪和内庭,两个都是调整脾胃的穴位,也都位在脚背上,不过除了调整脾胃之外,我们的脚背还可以解决很多不同的问题,比如头痛、经痛、胃痛等,都可透过按压脚背来处理。而且很简单,不用记,你就按按看,哪边痛就按哪里。你的身体就是你的老师,它会告诉你该按的地方在哪里。找的时候,沿着骨头与骨头之间的缝,也就是足背原始点。以前我就有看过一个中医师,他就是知道这一招,在脚背上按,按到痛点扎针,就这样变名医了。这个秘诀我们要记住,头痛、颈痛、肩痛、胃痛通通在脚背上找痛点,这秘密我本来不是很想讲,讲出来大家都变名医了。这个地方不一定要扎针,我都是直接按,到我诊所来就可以常常看到我跪在地上帮病人按脚,有人会作为一名医生,怎么整天给病人跪?这个叫做「欲为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很多名医都是跪出来的。


脚背这招可以和其他方法一起搭配,象是遇到肩颈痛的病人,我会先把肩颈附近的原始点松开,整个松完以后再按脚背,按完肩颈马上就不痛了。头痛也是,头痛穴位按完没好,再加按脚背,一按就好了。有人问是不是任何头痛都可以用?偏头痛呢?跟大家说,偏头痛尤其好用,我就遇过一个偏头痛病人,通常头痛手针都能解决,但他扎完了还是痛,于是我就在他脚背上的胃经找痛点下针,过一会他的偏头痛就好了。脚背上真的能处理很多问题,中医都能开一门派「脚背派」,就专门跪在地上给人扎针。



脾经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与胃相表里。」其华在唇,有人嘴唇常干裂,那就是脾的问题。还有一句话是「甘入脾」,表示甜的东西被吃入人体后,是由脾来吸收。「主肌肉」我一开始也不懂,是后来上西医的课时才有所领悟(中医学程里有西医课),人吃了甜的东西后,把它转变为血糖,身上大部分的血糖储存在肌肉,所以「甘入脾」、「脾主肌肉」就是这个意思。很多同学西医部份都逃学,可是我从来不逃学,常常一边上,一边就忽然全身起鸡皮疙瘩,这些西医现代医学的东西,原来三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在讲,那时候就知道摄取甜的东西进到人体会储存在肌肉,所以当一个人身体的甜不够,就会从肌肉里拿出来用,肌肉就会变小,人就会变得消瘦,因此「脾主肌肉」。


「运化」是指消化。「统血」是指管理血,这个也比较难懂,我那时也是在西医课才搞清楚。脾脏的其中一个作用是把老化的红血球杀掉、淘汰掉,所以它管控了血的质量。如果说红血球的含氧量不足,我们身上就会有缺氧的情况产生,当身体细胞没有获得充分的氧气,它们就会叛变,会变得跟身上其他细胞不一样,也就是癌细胞。这样你知道脾脏统血在干嘛了,脾脏必须把老旧、不良的红血球通通杀掉,以保证血的质量。


脾经不通,脾也就不好,会有腹胀、消化不良、口淡(胃口不好时,嘴巴就容易没有味道)、容易呕吐、容易倦怠、虚胖、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痛,这些症状以现代医学来说就是三个字「糖尿病」。中医的脾包含了西医的脾脏和胰脏,它们俩在中医脏象上都是属于脾,是没有分开的。胰脏里有阿尔法细胞能分泌升糖素,有贝塔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当升糖素分泌,身体的血糖就升高;当胰岛素分泌,身体的血糖就会降低。两个激素互相抗衡,都在胰脏,在中医来讲就是在脾,所以糖尿病的病人有时可以从脾经论治。



隐白穴,位在大拇趾指上,主要是用来止血的,止鼻血、月经崩漏,可以灸。以前的老中医遇到病人鼻血不止或月经崩漏,如果刚好在抽菸,就直接拿菸烫病人的隐白穴,血就止住了。


有些人月经一直没来,到最后会变成鼻血,它不往下走,它往上走,这个叫做逆经。在书上看到这个,会觉得好像天方夜谭,但我在我老师那边跟诊时,就真的看到个病人,月经都没有来,但是就一直流鼻血。然后我老师开了药,用了一个中药叫郁金,药一服下去,她的月经就来了,鼻血就停了。实际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我也不清楚,只是古书是这样写的,总之遇到这种问题,不论是鼻血或是经血,就按这个隐白穴(能灸更好,这穴位用灸的效果最强)。






14期


脾主管我们全身的水液代谢。


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身体太湿,湿就是指身体的水液、体液不在它应该在的地方,造成的主要原因有:

一、现代人吃得太好,以前的人没有这么多吃的。

二、现代的饮食观念,喝水的方式不对,正确的方式是饭水分离,吃饭不喝水,喝水不吃饭,这是古有遗训的。

很多身体的慢性疾病都是由脾湿开始的,包括高血糖、高血脂、代谢不好、肥胖症等,都是脾经的问题,那怎么办?这边就要来教大家一招帮身体去湿的好方法——按推脾经。


小腿内侧沿着骨头旁边就是脾经,若这带按起来不是很痛,表示你身体没那么湿,若按起来很痛,就是湿气太重了。调脾经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按推它,如果你有刚讲到的那些问题,肥胖症、新陈代谢不良、体液太多、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你就从小腿脾经这带,由下往上推,一直推到膝盖下,记着要由下往上,这是顺着脾经走的方向。现在有一派的经络按摩,就是在小腿脾经这边推。


这边来跟大家讲一下补泻的观念,如果我们顺着经络的方向按推,那是补法;如果我们逆着经络的方向按推,那是泻法。所以要补脾,脾经是由下往上走,那就是由下往上推。


我在诊所看诊时,也都会按按病人的脾经,来检查他们身体是不是很湿,如果按下去不怎么痛,身体就不湿;如果按下去很痛,身体就很湿。



三阴交,三条阴经的交会处,也就是肾、肝、脾三个脏腑的交会,身上能交会到三条的穴位不多,它是个大穴。三阴交是一个能够检测我们身体好不好的穴位,它在脚内踝上三寸,骨头边,很多人这个穴位按下去都会痛,尤其女生,男生大概每十个人有两个人会痛,女生则是每十个人就有八个会痛。如果三阴交按下去很痛,有可能是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泻等跟脾有关的症状,也可能是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等跟肝有关的症状。


失眠、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跟我们肝有关系,也是妇科的主穴。所以一般的诊所,看到你是妇科的象是月经过短、月经过长、月经不顺、崩漏、闭经等各种问题。以前在医院,有个太太说不行了,她是生完小孩后崩漏,怎么样都止不住血,说要把子宫拿掉。她说,不行,他们家三代单传,生完以后还要再生才行。这么重要,就问我怎么办。那我们赶快就要先找到隐白穴,去刺激它,但事实上要去灸才有用,但是医院又没有,所以半夜跑出去,偷偷带药进去急诊室给她,吃完后居然血停了。那时候检察官来了,医生要检察官作证,因为是她不手术,不是我不手术,再失血就会死掉,还好的是后面把她救回来,现在又生了两个。那这个就是关于隐白穴的故事。



太白穴,功同山药。如果要年轻漂亮,想要「年誉六十,貌似三十」,就要吃山药,而且山药没什么坏处,除了有些人吃太多会腹泻,其他没什么大问题,一般人也不会吃太多,因为山药不便宜,一根美金十几块钱。太白穴能健脾补肺,能补肺是因为「土生金」,把脾健起来,肺就会跟着好。所以如果你想要声音宏亮、皮肤好(肺主皮毛),就用太白穴,它跟山药一样厉害。这个穴位要用灸法,因为我们要补脾,用灸法来补的力量比较大。(扎针以泻为主,而手法也不容易做补。)



公孙穴,公孙是皇帝,是最强的穴位,腹胀、胸闷的超强舒缓大穴。它在我们的脚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凹陷处,大概是足弓的一半再往前一点点。公孙用按的就可以,按起来非常痛,它的力量非常强,若你心脏很痛,痛到只能选一个穴用,就选公孙。纾解胸闷痛有不少穴位可以用,包括公孙穴、崑仑穴,其中也是公孙最强,但我们比较常用崑仑,因为公孙按起来很痛,所以通常在心脏很痛的时候才用。如果心脏痛痛到都昏厥过去了,这时是用上背原始点或是按人中。


「公孙内关胃心胸」,公孙穴还可以配合内关穴,内关在手腕附近,是心包经的穴位,之后我们也会讲到。


穴位有那么多,为什么我们每个都不讲?因为这个是大穴,事实上很厉害的针灸师,一般用穴大概二十几个,因为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一些少的穴我们平时用的比较少一些。是的,它有连着的,比如说就像风筝,风筝你这边拉,它就在上面动。可是有时候你拉它上面不动,就说明中间断了,所以我们就要往上找原因。当然也有人说寻经不寻穴,反正只要在这根经上面附近按都可以。我还教大家一招,大家去看难的比较一下怎么样,会比较痛,痛的话就是有问题的。






15期



阴陵泉穴,它是去湿的大穴。其实去湿前面讲过了,整条小腿脾经都可以按,台湾市面上就有一种按摩机专门按摩小腿脾经,我有试过,但我没有买,我觉得自己和太太两人互相帮对方按就好,不用花大钱,又能增进彼此感情。就算你没有脾胃问题,没有高血脂、高血糖,没有肥胖症,也还是能推脾经来做保健,常常推,脾经强,人的气色就会很好。



血海穴,活血化淤的大穴,对慢性位痛也很有用,又称为胃痛穴。若你从来不胃痛,然后突然胃痛,这叫做急性胃痛,急性胃痛用梁丘穴,除此之外一般的胃痛都是慢性胃痛,我们就用血海穴。如果你胃痛分辨不出来是急性还是慢性,可以梁丘和血海两个都按。血海穴活血化淤,所以它也能治皮肤病、皮肤过敏、皮肤发痒,因为这些都跟血瘀有关。血海是活血化瘀,不是补血用的,如果想要补血的话,得去拉大腿的筋,经常把脚筋拉开,它就会造血。同时我们也需要补充造血的原料,中药里有个富含铁质、能帮助造血的药材,熟地黄,就是吃素菜时那块黑黑的东西。



大包穴,「脾之大络」,助消化、顺气。大包在腋下,第六肋间(乳头下两个肋间),这个位置不能硬按,得用揉的(动作看起来有点像在丰胸)。当你吃太饱、太胀、气不顺,就揉大包;生气、烦闷、气涨欲绝,也揉大包。大包穴助消化,我们人要健康,吃饱饭就该揉大包。大包穴顺气,如果这个位置被拳头撞击,整个人的气就会乱掉,武术里面有招术就是这样,对方从上面打下来攻击你,你伸手一挡,大包穴就曝露出来,对方就接着往你大包穴一打,你人就当场昏厥了。大包穴学完不要去打人,我们拿来帮自己顺气、助消化就好。


我们现在看到女性至宝——三阴交。太溪穴、复溜穴是我们等下肾经会讲到的,太溪、复溜在踝骨旁边,就在踝骨的正上方。三阴交在踝骨的正上方三寸的位置,三寸就是四只手指,就是三阴交,它是妇科主穴。三阴交它又是可以治疗腹胀、失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我们讲义上也有。


公孙穴,从图上看到,我们脚这边不是有一根骨头吗,这个就是公孙,每个人按都会有一点痛跟酸,当你没有力量的时候,因为有时候手没有力,所以有时候就会用那个棍子或者棒子远远的搓下去就可以。我们叫内侧的这根骨头的下缘就是公孙穴。每个人去按这个穴位都会有点酸、痛。当你没有力量的时候,就用跟棍子或者比较圆滑的去按摩。


刚刚我们说到去推我们的脾经,我们之前不是有介绍过梳子,有些人拿来梳头,但它其实可以梳全身经络。所以这个梳子就可以拿来梳我们的脾经。在家里我们也可以自己梳,也可以请太太帮你梳,当然我这是想象,谁理你。就是说你可以用这个梳子去梳,因为梳子本身它是圆的,这样气就会被带着,所以这个还蛮有用的。如果你说不知道定位在哪,那你就可以一大片去梳,会有点痛痛的。你就会发现你梳完之后都精神好,我车上都会放几把梳子,塞车的时候,就拿梳子来梳,很多穴位都可以按,每个经络都这样做,做到塞车时间都不够用,主要是塞车时间怎么这么短呢是不是,还没有全部走一遍。平时开车上班大概是15分钟,现在都是1个半小时才会到,塞车的时候就这样梳一个个经络去梳,等一下我们一个个梳给大家看。